新闻动态
“一带一路”学术观:来自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的报道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 日期:2019-10-21 浏览次数: 字号:[ ]

1.     Build a sustainable Belt and Road

       打造可持续的“一带一路”——中国庞大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重塑欠发达国家的研究方向

       贸易是一带一路的焦点,科学研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为调查“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影响四大洲研究人员的生活和工作,《自然》杂志的记者团队花了六个月的时间,采访了100多名研究人员、研究生、政策制定者和政府监管机构,以描绘一带一路的前景和潜在问题。

       许多科学家对中国“一带一路”投资作出积极评价,尤其是在与中国合作的南亚国家,许多年龄较大、讲英语、拥有欧洲和美国博士学位的科研领头人即将退休。他们的许多继任者将在中国接受教育,在中国寻求未来的联系、合作和支持。

      “一带一路”项目(如新建道路和大坝)在未经严格的环境风险评估的情况下开展,亦不清楚对当地居民影响。但幸运的是,中国领导层开始认识到该计划的环境风险。政府主办了首届绿色“一带一路”论坛,探讨如何减轻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一带一路”有潜力塑造南半球的研究格局,加速知识的生成,使许多国家受益,但整体思路必须符合中国和全球的价值观。


2.     Social justice in the Belt and Road plan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社会正义

Seele, P, HelbingD. Social justice in the Belt and Road plan. Nature, 2018, 555(7696): 311-311.

可持续发展还包括社会正义问题,因此,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一带一路倡议也应包括尊重人权,以使每个人都受益。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包括所有相关国家的自下而上的参与来实现这种社会可持续性。中国应采取更多措施鼓励欧洲国家签署“一带一路”倡议,并增进意见共识。


3.     Taking the silk road to high-tech growth

在丝绸之路起点建起一座科技之城——古都西安制定了科学的发展计划

O’Meara, Sarah. Taking the silk road to high-tech growth. Nature, 2018, 563(7729):25-27.

“一带一路”是一项经济行动倡议,旨在加强中国与亚非欧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文化联系。在西安,当地政府正在为那些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业务的企业提供财务激励。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方光华(现为陕西省副省长)表示,自“一带一路”计划启动以来,这座城市“毫无疑问地站在了新时期西部开放的前沿”。

目前西安市领导人更加专注于扩大该市受先进科技驱动的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其中包括航空航天产业,以及那些专注于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系统,能够在较少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运行的产业。这便是OEIC(Open Ended Investment Company)孵化器的用武之地了。

       如何建设一条高科技丝绸之路

       2015.5  西安交通大学与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所高校组成“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

       2016.6  西安市政府表示,将在三年内建成为“一带一路”(BRI)的创新中心。

       2017.1 西安将鼓励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工作的财政激励措施纳入其五年计划。

       2017.1 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称该市为“丝绸之路科技中心”。

       2017.5 公布“一带一路”人才引进策略。

       2017.8 公布西安市内及周边为支持“一带一路”所设立的陕西自由贸易区。

       2018.3 将人才引进西安的个人可获得高达100万人民币(14万美元)的奖励。

 

4.     Steps to the digital Silk Road

       构建数字丝路——地球大数据及其共享是驱动“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Huadong, G. (2018). "Steps to the digital Silk Road." Nature 554(7690): 25-27.

本文是《自然》杂志首次就一带一路刊登中国科学家文章。

文章分析了“一带一路”区域在环境变化、粮食安全、自然灾害、城镇化进程、世界遗产保护等方面面临的挑战。

解决“一带一路”区域的生态变化、粮食安全以及遗产保护等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沿线国家的水土风貌等地面数据有足够的把握和充分的认识,才能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分析好这一复杂问题,并最终提出合理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文章提出,依托“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DBAR),来提高数据共享能力,监测生态环境变化,运用地球大数据系统支撑“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服务整体方案研究和科学决策系统。

“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DBAR)是什么呢?这项计划2016年由中国科学家倡议发起,得到了19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参与。DBAR计划旨在利用地球大数据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促进数据共享,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支持。具体来讲,DBAR计划将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不同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其演变格局开展系统的监测,包括草原、森林、冰川、城市、农田和海岸带等。2016年至2026年该计划实施期间,海量的“一带一路”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数据将通过DBAR地球大数据平台逐步实现全面共享,并以开放访问的方式,使科学家、决策者和公众用户及时掌握“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的历史变化、发展过程和演化趋势。此外,DBAR计划还将研究和构建面向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空间评估指标体系,对“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进程进行监测,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关闭|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